林良(约公元1428年-1494年),字以善,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扶南堡(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奇槎社区上村)人,明代著名画家,广东绘画史上第一个进入主流性行列的画家。
史料记载“林良吕纪,天下无比”,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,授工部营缮所丞,后任锦衣卫指挥、镇抚,值仁智殿。绘画取材多为雄健壮阔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,笔法简练而准确,写意而形具。
林良《双鹊图》
林良是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人物,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,在明代院体画中独树一帜,对后世画坛,包括宫廷画家、职业画家、文人画家均产生重大的影响。
林良极大地拓展了宫廷花鸟画的取材范围。宫廷花鸟画大多受宋代“院体”影响较深,讲究华锦细腻、绚丽富贵,题材上多以皇家园林中的珍禽异鸟、名花奇石为主,林良的宫廷花鸟画则多取材宏大,雄健壮阔,天趣盎然。所以林良画作中频见苍鹰、芦雁、鹤鹭、孔雀、锦鸡、寒鸦、麻雀、喜鹊等禽鸟,以及苍松古树、芦荻、灌丛等野生草木,这些在皇宫院囿中是见不到的。从技法上看,在表现这些野生花鸟时林良笔势道劲纵逸、浑然天成,也一扫“院体”画的精工钮f之风。
林良《秋鹰图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林良的写意花鸟,挥洒淋漓却非信笔而成,放逸而不失法度。如其《灌木集禽图》,画面以两到三只禽鸟为主,其他较小的禽鸟以及灌木作为陪衬,画面焦点十分突出。然而陪衬用的禽鸟和灌木也非草草而成,刻画仍然组致入微,翎毛、树叶皆清晰可辨。这种“戴着镣铐跳舞”的风格,需要画家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哲学独到的心理关照。
林良《雪景芦雁图》
林良的花鸟画,一洗“院体”宫廷花鸟画的陈窠,在院体写意花鸟画与文人写意花鸟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。明代中期以后的文人花鸟画很多都从林良处获益良多,如唐寅、陈淳、徐渭、八大等知名画家,也都或多或少地从林良的花鸟画中获得过给养。
林良《秋坡聚禽图》
在中国绘画史上,林良尚无特别突出的位置,也没有得到艺术史家的格外关注。但是梳理明宣德以来的写意花鸟绘画,我们发观林良从中起到了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过渡作用。院体宫廷花鸟画和民间文人花鸟画在林良处实现了融合,写意花鸟风格为之一变。林良以后,明代画坛名家辈出,他们递相努力,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推向了高潮。
林良《灌木集禽图》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《灌木集禽图》是林良绢本手卷作品,绢丝紧致细腻,纵14.7厘米,横61.6厘米,落款只用草书林良二字,款底下有以善图书白文印。款印底下,有一方小小的英和审定(经过英和的收藏)白文印。整幅画墨笔间略施谈彩,描绘鸟禽在雪天嬉戏,觅食寻宿的场面。整个画面用淡墨晕染,中间留白的地方用来表现雪花。从远处看去,树枝上仿佛被覆薄薄的积雪,九只慈乌栖息于落满雪花的老树枯条之上,它们或相互簇拥、或窃私语,就像一家人一样和谐自在。群鸟振翅奋飞、欢呼跳跃,就连树枝和水草也随之摇戈起来。此情此景相互交融,群鸟聚集的热烈气氛被林良表达得淋漓尽致。整幅画面看似随意挥写,但鸟的自然形态却依然被把握得准确到位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